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

駁王亭之“重有最靚嘅豬腩肉”之“重有”說


    (按:本文段為筆者一篇尚未發表的論文的節選段落,標題另擬,字句有所變易。由於涉及版權問題,祇能部分地截取,并略去音韻學證明部分,敬請原諒。有興趣的朋友可私下討論。)

研究者考證粵語“正字”或“本字”,常常引用古代文言典籍。然而,由於缺乏古籍閱讀能力或是有意為之,這種引經據典的研究常常失諸穿鑿附會,這恐怕是正字研究存在的眾多問題中性質最惡劣的一種。既然粵語是一種古雅的語言,當然比較接近文言,粵語使用者理應比其他人具備更強的文言閱讀能力,更何況專門研究粵語“正字”的人?然而事實如何?
王亭之(原名談錫永)於200796日的香港《文匯報》上發表文章《廣府語救亡:“重”不是“仲”》,考證“重有”[i]。此詞意即“還有”,首字[tsuŋ]22在廣州話中有“仍然”、“又”、“更加”[ii]三種意思,與普通話中的副詞“還”相同。饒秉才、歐陽覺亞、周無忌主編的《廣州話方言詞典(修訂版)》[iii]採用了與該文章相同的觀點,列出“重”字作“還”“更加”的解釋[iv],舉出“重未”、“重加”、“重兼”、“重估”、“重係”等例詞。
文中,王亭之開宗明義,指出有人寫作“仲有”是錯的,應該是“重有”。試看他列舉的證據:
1)《爾雅·釋天》:“太歲在辛曰重光。”作者解釋“重光”不讀“從光”,因為並非暗而復光,而是“更加光”,所以應該讀做“頌光”。他又引《釋文》曰“重”字讀“直龍切”,“即zung6[v]”。
2)《樂府》:“行行重行行,與君相別離。”解釋曰:“‘行行’,系一路行,愈行愈遠,‘重行行’,即更加行。”
3)《離騷》:“紛吾既有此內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”解釋曰:“意思即係屈原既有此內在之美質,還更有絕遠之能耐。”又引王逸注:“內含天地之美氣,又重有絕遠之能。”並說:“王逸呢一句‘重有絕遠之能’,同我哋今日所講嘅‘重有最靚嘅豬腩肉’,喺句式結構上並無二致。”又引洪興祖訓“重”字:“重,儲用切,再也,非輕重之重。”
實際上,以上三點證據無一成立
第一,“重光”之“重”的廣州音恰恰是讀“從”[ts’uŋ]21而非“頌”[tsuŋ]22。重光是對應天干“辛”的太歲紀年歲陽名稱之一,《史記》中重光作“昭陽”,亦即日光顯現,“重光”恰恰就是暗而復光之意。王亭之對《爾雅》有前引之新解,實在匪夷所思。再者,“直龍切”並不讀zung6:只須再查“直”的反切,就可得到“除力切”,因此“直龍切”在廣州音中就是“重新”的“重”。
第二,“行行重行行”,此處“重”亦讀“重新”之“重”,“重”即“復”,讀此音已有“再”、“又”的意思,“行行重行行”即“行了又行”,何須強附“頌”音?王氏又解“重行行”為“更加行”,這是漢語(中文)嗎?他可能從《廣韻》中讀到“更為也”的解釋,但此處“更為”並不同現代的“更為”(一個詞)作“更加”解,而是“再做”、“重新做”(兩個詞)的意思,即“重修岳陽樓”之“重”。
第三,“又重之以修能”(“能”讀“耐”),洪興祖注音“儲用切”,儲從全濁澄母,與用相切當讀陽去,即廣州話當讀[ts’uŋ]22,現廣州話卻無此音,與之相近的是不送氣的[tsuŋ]22[vi],讀“重要”之“重”確不誤。然而,就語法結構分析即知,“又重之以修能”為狀語後置,即“又以修能重之”,既然“重之”,“重”一定為動詞,作增益解。王逸解作“又重有絕遠之能”,即“又(為自己)增益了絕人之才”,此處“有”是助詞,表不定指,“重”才是句子的謂語,“重”、“有”在此只是巧合相會。洪興祖訓“重”為“再”,當亦為動詞“再添”之義,否則如作現代漢語之副詞“再”來理解,原句便失去了謂語,直譯便成“又再他(我)用絕人的才能”,豈非句不成句?
總之,“重”字讀上聲或去聲時[vii],並不作副詞用,作副詞用時讀平聲。當然,詞性是可以活用的,然而“重”字無論如何活用,亦只能帶“又”義,“更”已是相當勉強,“仍”則無從引申了。因此,綜上所述,“重有”之論純屬附會。
“重”既非正字,那麼正字是麼?先假設所求之廣州話[tsuŋ]22字為S。試看一個字:尚。字義上,“尚”作副詞時有“仍然”義;和普通話“還有”之“還”字一樣,“尚”的“又”義是由“仍”義引申而來的,即“排除去另外某物外,仍有此物”;“更”義又是由“又”義引申而來;“尚”又通“上”,“上”可訓作“進”,有進一步的意味,結合考慮“尚”作動詞時有“增加”、“超過”的意義,則其可引申為“又”、“更”相當合理。至此,“尚”與S意義完全吻合……
    (按:以下略去對“尚”字的音韻學證明部分。)


[i] 廣州話表達“還”之字音[tsuŋ]22,此處直接引用王亭之提出之“重”字,並不代表筆者贊同其觀點。
[ii] 如:我[tsuŋ]22窮過你(我比你還窮)。
[iii] 饒秉才、歐陽覺亞、周無忌:《廣州話方言詞典(修訂版)》,香港:商務印書館,20108月版。
[iv] 作為字典,此處解釋的分項已經不妥。其所舉之“重”音字,意義與“還”是等同的,“還”已兼有“更加”的意思。
[v] [tsuŋ]22
[vi] 此不送氣讀音疑為受官話影響的結果。
[vii] 今廣州話和普通話中“重”已失上聲,而今粵語四邑片仍保留“重”的陽上聲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